1950年11月30日凌晨,朝鲜北部的大同江岸雾气正浓。江潮端着刚缴获的卡宾枪鼎金投资,半开玩笑地对参谋说了句:“这枪打着顺手,要是全师都换上这样的家伙,还怕什么?”这句随口而出的感叹,没有人料到很快便成真——而且在十四个小时、140里的奔袭里,被演示得淋漓尽致。
时间往前推两个月,仁川登陆让整个半岛局势骤变,朝鲜人民军节节后退。志愿军第一批跨过鸭绿江时,38军原本被寄望“打头阵”。然而第一次战役熙川一役,由于错误情报和难民阻滞,战机溜走,美军黑人团根本不存在,梁兴初只得把悔恨咽回肚子。彭德怀的怒火差点让38军换帅,多位老首长的求情才为这支井冈山出身的劲旅赢来“戴罪立功”的最后机会。
第二次战役序幕拉开。德川任务到手,梁兴初给指挥所留下一句硬话:“再丢人,提头来见。”先遣队提前炸了武陵桥,堵死南朝鲜军撤退的唯一大路。德川之敌被一网打尽,38军把失去的脸面抢了回来。德川战场也留下了另一份“战利品”——山谷里一排排卡车,车厢里塞满了美式武器、弹药、食品和被子,整整几十辆,连车钥匙都插在点火器上,仿佛专门等人来取。
战斗刚结束,志司新的电报就催来:“113师即刻向三所里急进。”后勤却在几十公里外。放在平时,这根本是“没油的车要跑长途”。江潮看着狼藉的战场灵机一动:自己补给自己!深夜,搜寻小队摸回德川,士兵们像赶集似的扛枪抱箱,回到山坳里时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。三八大盖、苏制轻机枪被干脆丢进沟里,取而代之的是M1、M2卡宾枪、勃朗宁机枪,甚至连野战电话、医用急救包都有。遗憾的是,重炮嫌太笨重,不得不留在原地。就这样,113师用敌人的武器重新武装了自己,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“美械师”。
美械虽好,行军照样苦。三所里在山区深处,想按十四小时的时限赶到,就得翻山越岭,一口气140里。那一夜,志愿军在月色下轻装前进,士兵们把罐头绑在腰间,子弹塞满弹匣,在碎石坡上滑行的声音像风刮枯叶。非战斗减员不断鼎金投资,崴脚、冻伤、掉队,在急行军面前都只是数字。江潮反复叮嘱:“记住目的地——三所里,别惦记脚下的痛。”
拂晓时分,还差十五里。天一亮,美军飞机就会像鹰盯兔子。38军指挥部临时下令:卸伪装,充当溃逃的南朝鲜军。这个主意有些冒险,但没有第二种选择。于是113师抹去帽徽、散乱编队,大摇大摆沿公路前出。天空中出现的P-51侦察机绕了两圈,回去报告:“友军部队流向三所里。”误判就此种下祸根。
113师入城立即挖掩体、架机枪,战备姿态暴露,美军第8集团军如坐针毡,随即展开夺回行动。飞机、重炮、坦克先后上阵,火力铺天盖地。有意思的是,当美军火网劈头盖脸砸向志愿军阵地时,很多子弹正是“自家炮弹打自家人”——113师用的正是几小时前在德川缴来的美式弹药。面对轮番冲击,卡宾枪连续点射,比传统步枪回旋更快,弹链源源不断地送进勃朗宁机枪膛室,火力密度骤然提升。美军屡攻不下,转而企图在龙源里突破。梁兴初判断对路,命335团前出松骨峰堵门。
松骨峰阻击战异常惨烈。335团守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雪岭,子弹打光就用刺刀,刺刀断了便抱着敌人滚下山沟。连续三天,美军始终没能在龙源里打开口子;与此同时,三所里的113师稳稳卡死南逃通道。当38军主力随后赶到,西线美军已被割成好几截,整个第8集团军被迫仓惶向南溃退。
试想一下,如果全体志愿军都拥有美式装备,战场节奏或许更快,但能否取胜并不只取决于钢铁。113师在第二次战役中提供了一次绝佳样本:高性能枪械确实让火力输出提升,充足弹药确保了守势的持续,可决定胜负的仍是超负荷行军、夜间佯装、白刃肉搏等“笨办法”。装备可以弥补火力差距,却替代不了指挥决断和士兵意志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战后清点弹药时发现,113师使用的美式子弹消耗量是国内弹药的两倍多,急行军阶段还不可避免地丢失了一部分。换装的优势与弊端并存:补给链断裂很可能让美械瞬间变废铁,而本来适应的苏式、日式、土枪混编体系反倒更耐艰苦。113师的经历恰好说明,技术与人心如双刃,缺一都难成军。
电报传回总部,彭德怀没有任何拖泥带水,只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嘉奖:“第38军万岁!”这句话既是对38军雪耻成功的肯定,也算是对那场“假想实验”的盖章。美械让113师火力升级,却只有志愿军的骨气才能让战斗走向胜利。换句话说,钢铁可以被缴获,精神却无法被掠夺。
顺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